南方科技大学邵理阳教授团队2019年招聘博士后(税后年薪34-41万)
一、研究方向
1.微结构光纤/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
2.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3.微纳光学: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光学微腔器件、超分辨光学成像等;
4.光信息及传感技术在海洋监测、轨道交通、周界安防、桥隧安全、生物化学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备注:只招收全职博士后(非在职或脱产),侧重科研能力考查,领域或方向相关即可。
二、出站条件
发表JCR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JCR二区期刊论文2篇,或JCR三、四区期刊论文4篇。
备注:参考中科院分区,不分大小类,就高不就低。例如A期刊为大类物理一区,小类光学二区;B期刊为大类工程技术二区,小类仪器仪表一区。那么在A、B两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按一区算。
三、境内外合作
本课题组与境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入课题组的博士后,若有意愿去境内外进行交流的,可采用与境内外合作单位合作培养的模式。其中,境外交流按因公出国的方式办理。
1.合作单位:境内&境外合作单位
1)境内合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光机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
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2)境外合作单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华盛顿大学(UW);
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
香港:香港大学(HKU)、香港理工大学(PolyU);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波兰:华沙理工大学(WUT)。
(境内外合作方负责教授信息详见后文列表)
2.研究地点:本单位和合作单位"1+1"的模式,即"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和"境外合作单位合作导师提供的工作场所"。另外,出国的差旅花费由课题组承担。
四、合作导师及实验平台
1.合作导师:
邵理阳,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OSA/SPIE终身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光学测试专委会/纤维与集成光学专委会委员,国家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机构的评审专家。"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2015),"南科杰出青年学者"(2018),"四川省高层次引进人才"(2014),荣获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017)、"詹天佑铁道科技奖青年奖"(2016)和澳大利亚教育部"奋进学者奖"(2012)。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深圳市政府科研启动经费等多个研究项目。目前已在国际主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SCI收录90多篇(第一及通讯作者35篇),2篇国际杂志特邀综述文章,Google Scholar统计总引用2800余次(SCI他引1600余次),H-index为29,"微型光纤矢量倾斜仪"的工作被Nature Photonics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特别报导,拥有1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主办了第一届"南科大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一届"中波光电新兴技术双边论坛(1st Poland-China Bilateral Scientific Symposium 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和第一届"深圳市浙江大学校友会光电校友联谊会-新兴光电论坛",担任OFS、ACP、TPC和ICAIT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组织或程序委员会委员,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粘贴)报告论文40余篇,特邀报告10余次。
2.经费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基金、四川省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基金、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深圳市政府科研启动经费等,相关纵向经费近2000万元。
3.信息光子与传感实验室简介:
邵理阳教授于2017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并着手创建信息光子与传感实验室。目前研究团队有全职教师2名、合作教授和访问教授各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名。实验室目前已建有光纤磨抛系统、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光纤拉锥系统和飞秒激光加工系统,购置的常用设备有台式电子显微镜、小型离子溅射仪、光纤熔接机、保偏光纤熔接机、光纤光栅解调仪、光时域反射仪、高性能示波器、光纤光谱仪、高精度电动位移台、1400万像素视频电子显微镜、3D打印机、折光仪和控温仪,并配有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和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后续还将搭建和购置CO2激光加工系统、电化学工作站、UV-VIS光谱仪、白光激光光源、Nikon高分辨率金相显微镜、C-L波段单频可调谐激光器和压电控制三维纳米平移台等。
此外,南方科技大学微纳加工及分析测试中心、皮米中心、前沿与交叉研究院、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格拉布斯研究院(诺奖实验室)、冷冻电镜中心等拥有一流的测试仪器和表征平台,课题组对博士后使用学校的公共仪器和平台给予充分支持。
实验室致力于开展基于光学的传感、测量、检测、微纳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寻求将光信息及传感技术应用于海洋监测、轨道交通、周界安防、桥隧安全、生物化学和生命健康等领域。
五、应聘条件
1.基本条件:
1)已获得或即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2)拥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光学、物理、信号处理等专业,或者与光学相关的研究方向;
4)博士期间在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SCI索引论文2篇以上。
2.年龄&毕业年限限制:
依据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规定,博士后入站必须满足两条硬性规定:1)35周岁以下;2)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备注:申请进站到拿到合作单位所在省人社局或人社厅的"进站通知书",一般要1-2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意向者需提前联系和提交申请材料。另外,具有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微纳光纤制作和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微波光子技术或者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六、聘任期间的待遇(税后年薪34-41万)
1.基本待遇:
1)每月由学校发放博士后研究人员基本工资8677元,住房补贴2800元;
2)入站后深圳市政府一次性发放18万元的博士后津贴(免税),中期考核后再发放18万元;
3)餐补,高温补贴和过节费等,每年约1万余元。
备注:A)深圳市每年18万免税津贴发放方式为:a)成功办理入站手续后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一次性发放18万;b)通过中期考核后再一次性发放18万,中期考核取决于是否认真开展了合作导师安排的工作,由合作导师决定是否通过;2)学校每月8677元基本工资部分需缴纳五险一金,8677元基本工资和2800元住房补贴部分需扣少量税,其余薪金构成都是免税的。
另外,对于深圳市新引进的人才,还可以申请深圳市给予新引进人才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3万元(免税),相当于两年在站期间额外补助1.5万元/年。
***************************************************************************
在不考虑扣除少量税的情况下,年均基本税后待遇总额为:
180000+(8677+2800)*12+10000+15000=34.2724万元
入站后若成功申请南科大"校长卓越博士后",基本工资为14625元/月,年均基本税后待遇为:180000+(14625+2800)*12+10000+150000=41.41万元。
***************************************************************************
2.福利待遇:
1)课题组为博士后提供科研经费支持、以及优良的工作和办公环境;
2)每个课题组员额内的博士后可获得两年2.5万元的学术交流资费;
3)课题组根据具体科研工作业绩情况,为博士后提供相应的科研绩效奖励;
4)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深圳,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
5)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等按深圳市相关条例执行。
3.其他支持:
1)课题组全力支持博士后作为负责人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的各级课题;
2)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拥有国外博士学位者,可参照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申请"孔雀计划人才",有160万的奖励津贴(分5年发放,免税);
3)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的《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获得"博新计划"支持的博士后,可获得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具体申请条件和申报流程等参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做好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备注:应届或新近博士:2019年度应届毕业生或者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
4.职业前景:
1)工作表现优异且符合条件者,于聘期期满后可聘为研究助理教授以上岗位;
2)博士后出站选择留(来)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深圳市政府给予每人3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3)依据自身符合的条件,可申请"深圳市孔雀计划C类人才"或者"深圳市后备级人才",享受5年160万的奖励津贴(免税)。
备注:"孔雀计划C类人才"和"深圳市后备级人才"的认定,可参照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a)一般要求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b)"孔雀计划C类人才"要求海外经历+3篇JCR一区的文章;c)"后备级人才"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且完成结题,或者出站留深工作3年后也可申请。
七、联系方式
1)本人简历(请包括:出生年月、从大学起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科研成果、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并附近照);
2)能充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有关材料,如:代表性论文、获奖情况、主要承担课题或工程情况、以及未来研究计划等;
3)2封推荐信及推荐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附注(境内和境外合作交流单位列表)
境内合作单位:
1)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儒新院士、所长
研究方向:超强超短激光技术、激光加速、X射线激光
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院士
杨学明院士、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自由电子激光、分子光化学动力学机理
境外合作单位:
1)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李儒新 院士、所长
研究方向:超强超短激光技术、激光加速、X射线激光
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院士
杨学明 院士、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自由电子激光、分子光化学动力学机理
境外合作单位:
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光子学实验室
Barhram Jalali 电子工程系-教授
研究方向:Silicon photonics, microwave photonics, and biophotonic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2)美国-华盛顿大学(UW) 纳米光电子学实验室
Xiaodong Xu 物理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研究方向:The optical, electronic, and quantum properties of novel solid state nanostructures by nanoscale device design, optical spectroscopy, electrical transport, and scanning photocurrent measurements.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光纤技术中心
Ping Shum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SPIE Fellow、OSA Fellow
沈平教授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光通信、特种光纤和光纤器件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光纤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
研究方向:Fiber laser & amplifier, microstructure fiber device, microwave photonics, nonlinear fiber optics, optical networking, and SOA based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4)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Gangding Peng 电子工程与电信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Special silica optical fibers and devices, application-specific polymer optical fibers and devices, optical fiber sensors, planar photonic and waveguide device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DM systems, office and home networks, and photonic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5)英国-阿斯顿大学(Aston University)阿斯顿光子技术研究所
Lin Zhang 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Fiber and guidewave optics, interferometric optics, fiber grating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fiber lasers, optical sensors and sensing technology, femtosecond laser technology, micro/nano photonic structures and devices, and biophotonics.
6)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
Chao Wang 工程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Fiber optics, microwave photonics, and biophotonics.
7)波兰-华沙理工大学(WUT)微电子和光电子研究所
Mateusz Jakub Śmietana 电子和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Optical fiber sensors, nano-coated optical fiber sensors and biosensors.
8)香港大学(HKU)
Kenneth Yip Wong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High-performance fiber amplifier, fiber parameter wavelength exchange, all-optical logic gates, microwave photonics, and biophotonics.
9)香港理工大学(PolyU)
a)TAM Hwa-yaw 电机工程系-系主任、光子研究中心主任、光子学讲席教授
研究方向:Fabrication of special optical silica fibers and polymer fiber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and fiber sensor systems based on fiber Bragg gratings and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b)Xuming Zhang 应用物理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Optofluidic devices and systems, photocatalysis,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water purification, microfluidic reactors, biomimetics, micro-optics and nano-photonics.
c)Changyuan Yu 电子和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Photonic devices, subsystems, and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systems.
Tags: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haigui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