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月薪8000元却被父母觉得“丢脸”
北京大学毕业月薪应该几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没有定数。而一则关于北京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月薪8000元却被父母觉得“丢脸”的帖子最近在北大未名BBS引起无数人的“吐槽”。其背后折射的深层次情节无疑来自于古老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父母尤其是农村穷苦家庭中的父母当自己的儿女考进了诸如北大、清华这样的被曾经称之为“著名学府”的院校之后,脸上的荣光无限,但这样的荣光无限往往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在孩子毕业后便立见分晓。 (7月13日《广州日报》)
帖子中的回复五花八门,有的直言,自己的父母以为北大毕业怎么也得当个官,至少也是个小小的省委书记。自然这是调侃言语,但也能反映出家长背后的逻辑。而帖子的发布者声称其父亲觉得北大毕业至少也得年收入上百万。“省委书记”“百万年薪”与北大毕业是不是直接相关呢?肯定不是。在现实社会中,个人的价值实现渠道渐渐增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的逻辑很简单也很实际,他们其实是在算计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即经济学上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将近二十年的教育投入自然希望获得一个好的产出,这一点容易理解,但实际情况有时候却并不如意,比如没有关系便不能进入好的单位,北大文凭比不上煤老板的儿子。
专家的观点是家长不能急功近利。其实,家长只是希望教育投资有好的回报,看上去的表象是急功近利,深层次却是社会分配上的不公平。说白了,这是一个“关系升值,学历贬值”的年代,关系在,情谊浓,升迁快;否则,空有学历,毫无用处。这一点实际而无奈。并且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去。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国企招聘不一而足,能力自然是门槛,关系却成了通行证。于是,纵然北大清华毕业者也不如煤老板的儿子,此正解也。煤老板的儿子有的不是学历乃是关系,当然有了钱便可以买到学历,学历也成了金钱的嫁衣,也正成为社会的另外一个残酷现实。
北大应届硕士毕业月薪八千多不多,我觉得勉强可以接受。以本人的例子看更是悲惨,同样是211大学硕士毕业,月薪四千而已。当然,同学们有的进入政府、银行、国企、事业单位者,或者是自己的能力缺失或者是别的原因,但现实就是如此。可见,硕士毕业不一定就与高工资直接挂钩,学历并不一定是高收入的通行证。这不得不说是社会上的一种无奈和悲哀,这种无奈和悲哀的情况形成是高等教育扩张的结果,无限的扩招导致了大量学生投入市场,但就业岗位却一时间不能提供足够的数量,其实,这也是宏观政策的失误。按照正常的逻辑,学历越高应该与收入成正比例,至少有一个平均值。
家长的逻辑非但不难理解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只是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了即使北大毕业也不能直接拿到高工资的结果。毕竟,如蒋方舟这样毕业就《新周刊》副主编的少之又少。当这种结果扩展开来将会导致高考甚至中考人数的减少,人们会形成投资教育并非划算的心理,尤其是投资国内教育不划算的心理。近年来,高考人数连续四年减少就说明了此种心理的扩展。而这种心理无疑也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打击,首先表现在生源下降上。所以,北大毕业应该月薪多少这个问题俨然并非北大自己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它涉及到整个高等教育界都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