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博士招聘启事
一、学校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为研制"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创办的一所新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自1958年建校以来,中国科大一直将瞄准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需求,汇聚一流人才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建校之初,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大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加盟我校。在历任科学家的星火相传之下,代代师生潜心向学,勇攀高峰,学校迅速成为学术精湛、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中国一流研究性大学,为国家为世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同时实施"985"、"211"和"知识创新"三大工程的大学,唯一拥有两所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也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唯一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内地高校。中国科大师资队伍精干,拥有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427人,占固定教师队伍总数的33%。2017年,中国科大入选首批国家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国唯一的数、理、化、天、地、生、材全部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7个A+学科,共15个A类学科。学校共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8个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机构、31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和22个所系联合实验室,主持或参与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主要学科领域均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机构支撑。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纳米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地球环境、生命健康、火灾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在2018年中国科大建校六十年之际,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科大3000亩高新园区建设全速推进,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学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谋划国际视野的战略布局。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学校将在国家中心的有机架构内积极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人类健康等新兴交叉学科,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全球创新人才。
中国科大特设立"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重金诚聘40万元。最好的平台期待最优秀的你!海内外青年人才加盟聘期制科研队伍,入选者年薪最高可达
二、招聘岗位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是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成立的应用研究平台,是在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下,由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共建单位联合组成的研究开发实体。其主要任务是围绕提升我国信息处理技术的类脑程度与智能水平的迫切需求,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平台(4000张GPU卡),支撑开展类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量子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化。通过建立脑认知和脑模拟技术研究与试验平台,形成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主动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项目,不断取得关键技术成果并推广应用,构建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产学研系统创新机制,为推动类脑智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生物物理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也欢迎物理、数学等专业做学科交叉研究
|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2、具有创新思维,具备强的独立从事课题研究的能力; 3、研究领域覆盖以下一个或多个研究方向: (1)计算机视觉 (2)多媒体计算 (3)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4)深度学习研究及应用 (5)大数据综合处理技术及系统 (6)脑神经环路解析与认知机制 (7)计算神经科学与神经信息学 (8)光子学与显微成像 4、已获各个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或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研究人员; 5、特任副研究员年龄在38周岁以下,博士后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6、有计算机视觉、多媒体计算、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科学、成像技术、神经解剖学等领域高质量论文者优先。 |
童年
0551-63607852 niant209@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5-10名,博士后5-10名。特任副研究员合同首聘期为3年,博士后合同首聘期为2年。
|
待招满为止
|
未来网络实验室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网络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5月,是国内一流的有关未来网络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室已经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未来网络基础设施CENI”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任务饱满,科研经费充足。实验室也与“世纪互联”等高科技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未来网络产业化方向上会有长足发展。实验室具体介绍。实验室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有大量基础和应用研发任务,具备了批量招聘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工作条件和资金条件。
|
网络、通信、智能以及媒体等方向
|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2、已获各个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或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研究人员。欢迎C9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数学等非信息学科毕业的博士生;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备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4、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交流水平,具有较强的应用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任务; 5、具备各种前沿技术和产品实际开发经验有先; 6、有高质量文章发表者优先。 |
徐梦茹
0551-63607852 xumr@ustc.edu.cn |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10-15名,博士后合同首聘期为2年,特任副研究员合同首聘期为3年。
|
待招满为止
|
|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
语音情感计算及多模态交互研究室
|
特任副研究员:计算机视觉
博士后:模式识别 |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
戴礼荣
0551-63603645 lrdai@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各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
|
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负责人:徐正元,同时也是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主页。现有固定研究人员和博士后9名,拥有实验室面积1300平米,完备的通信与光电测试设备。依托国家973项目、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资助,研究光的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移动光网络及应用,光电器件等。
|
无线光通信与网络,光电器件与信号处理,定位导航,无线通信
|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和科研经历
|
张小诗
0551-63603995 zxs125@mail.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卫国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通信理论方法、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各种国家科研项目,并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实验室现有固定高级研究人员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拥有完善的软硬件研发环境和办公条件。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博士学位;能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和研究背景,并有通信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经验。
|
王卫东
0551-63600573 wdwa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周武旸教授课题组
|
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网
|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在创新性研究方面
|
周武旸
0551-63600485 wyzhou@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戴旭初教授课题组
|
无线通信
|
博士后出站
|
戴旭初
0551-63601310 daixc@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电磁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电磁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科学院建设的第一个以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国防重点实验室。其定位于多学科交叉领域,以发明新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为目标,开展电磁空间信息技术研究。近5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百个,总经费1亿3千余万元。申请专利31项,获得专利8项。
实验室主任王东进教授,固定人员3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管理人员2人,技术支撑人员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实验室占用面积达4262平方米,设备投入1千多万元,总体设备条件和运行质量居国内先进行列。 |
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
相关专业博士毕业,最好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如有特别优秀的硕士也可。
|
王冬
0551-63600680 ahdd@ustc.edu.cn |
5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5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医学影像中心,负责人:邱本勝,bmec.ustc.edu.cn
|
生物医学影像:神经影像;微创介入;分子影像;MRI成像
|
博士后出站人员
|
刘桂英
0551-63600583 liugy@ustc.edu.cn |
5人
|
待招满为止
|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
自动化系、大数据商业智能联合实验室
|
大数据时代智能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
|
博士毕业或者有博士后工作经历
|
陈宗海
0551-63606104 chenzh@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三、应聘程序
应聘者参照下方学科需求查找与自己背景相适应的岗位,下载附件并填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特任副研究员》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博士后研究员》,并提交规定申报材料至相关招聘负责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