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天津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天津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更多相关内容- ·上一篇文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5年面向全球诚聘英才
- ·下一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天津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
一、学校概括
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福州国际校区和深圳学院。这所低调务实的老牌强校,见证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创新与卓越的精神。
自1895年创立伊始,天津大学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响应每个新时代的号召,践行“兴学强国”的使命。秉承卓越教育的核心理念,天津大学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为国家的昌盛与进步立下了赫赫战功。
历经一个世纪的洗礼,如今的天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力量强大、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卓越、科研水平领先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具有广泛影响力。
这里大咖云集,群贤毕至
师资力量,作为人才培育的坚实基石,构筑了学校发展的道路。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经验丰沛的教师队伍,涵盖了学术界的杰出人才和工业界的顶尖专家,包括数量庞大的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在天津大学您总能找到前进的榜样、指导者、帮扶者和合作者。在2024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天津大学共有25位学者荣耀入选,数量再创新高,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9名,彰显了学校在全球科研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同年,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天津大学以卓越表现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0名,进一步印证了学校在科研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
这里学科卓越,实力雄厚
在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的《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天津大学100%专业全部上榜,其中A+专业数量25个,A类专业数量34个,所培养的学生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最新公布的ESI排名中,天津大学共有2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一,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4,科研影响力持续攀升,充分彰显学校在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优势。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5年4月发布的亚洲大学排名情况中,天津大学排名稳步提升,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13位,在亚洲高校中排名第32位。3月12日发布的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天津大学17个学科上榜,3个学科进入前50名,8个学科进入前200名,建筑学位列第30名,化学工程位列全球第41名。
“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思路,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
学科相关
|
数量
|
|
一级学科
|
48个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8个
|
|
硕士点
|
37个
|
|
博士点
|
-
|
|
“双一流”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
|
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
|
15个
|
|
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
|
5个
|
学校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的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实到总经费超41.35亿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项;获批人文社科重大项目7项,再创学校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2015年至2024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三大奖17项。
这里平台一流,科研硬核
牢固的学科基础,支撑一流的平台。科研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天津大学拥有一流的实验设施和科研平台,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现有科研平台建设概况:
· 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 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个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研究推广中心
· 144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
2019年10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正式启动建设。2024年11月,该项目在天津大学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
学校获批建设的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是教育部首批批复建设的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
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深度探索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前沿实践,从创新创业基地的平台孵化到科技示范园区的成果绽放,天津大学为人才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学校不仅致力于科研设施的建设配置,更在科研学术上倾注心血,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而广泛合作关系,为科研团队和个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天津大学始终秉持顶天立地、勇攀高峰的精神,为一流人才提供先进的科研平台、优越的薪酬待遇、良好的生活保障、周到的人文关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诚挚欢迎海内外英才与天大“双向奔赴”,在这里成就“天大”的事业!
更多详情(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二、招聘领域
01、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
化学工程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市政工程、海洋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物理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环境生态遥感、储能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造等。
02、医学、生物与药学领域
脑认知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医学大数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救援医学、职业卫生、生物材料、卫生事业管理、计算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医学相关生物学,生物微流体,生物传感、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毒理学、生物信息学、药事管理、放射医学、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等。
03、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领域
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艺术学、区域国别学、人文艺术通识教育等。
三、职业发展岗位
讲席教授、菁英教授、英才教授、教授、英才副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讲师、博士后、附属医院有关临床岗位
四、支持保障
学校为引进人才在岗位安排、科研条件、团队建设和发展周期等方面提供系统支持,并在薪酬待遇、安家支持、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保持显著竞争力。同时,配套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等服务,营造兼顾科研与生活的一流发展环境,助力人才安心发展、潜心科研。
五、申请条件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博士学位,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突出学术成绩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六、职业发展体系与岗位职责
01、讲席教授
1. 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主持国家级乃至国际重大科研任务,带领本学科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2. 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取得卓越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成绩,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持续引育优秀青年人才。
02、菁英教授
1.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海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成果,获得权威机构或专家高度认可,具备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成为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2.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方向,承担核心教学与研究任务,推动科研成果产出、重点平台建设及国际合作,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03、英才教授
1. 具备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科研基础,能够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或学科前沿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展现较强的学术潜力与发展动能。
2. 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4、英才副教授
1. 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已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初步成果,具备明确的研究方向、扎实的学术积累和持续发展潜力。
2. 在人才培养、科研团队支撑、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骨干支撑。
05、教授
1. 长期从事相关学科研究与教学工作,取得系统性、标志性成果,具备良好的国际学术声誉和教学能力。
2. 能独立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承担本科与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任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学术引领与战略支撑作用。
06、副教授/副研究员
1. 在本学科方向取得较为稳定的研究成果,具备良好的学术积累和发展潜力,能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申报与实施。
2. 副教授岗位积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副研究员岗位聚焦科研支撑与学术合作,参与团队建设与平台运行。两类岗位均应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与国际交流,逐步成长为科研骨干和学术中坚力量。
07、讲师
教学为主岗位,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教学能力,主要承担本科或研究生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教学,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是支撑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08、博士后
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协助科研团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参与科研项目、论文发表和人才培养,是推动科研进展与平台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成长为青年人才的潜力。
09、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
主要在天津大学泰达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津南医院、新城医院、爱尔眼科医院、天津医院、海河医院、儿童医院、胸科医院等天津直附属医院及医学中心从事临床诊疗工作。
七、报名方式
1. 扫描二维码进行报名
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2. 或登录报名表链接填报:天津大学第十八届北洋青年科学家论坛:https://docs.qq.com/form/page/DWWIQbk5BRHVMeXhN
此招聘仅接受通过此专属报名二维码提交的申请,其他报名路径无效。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咨询各学院。
八、联系方式
01、各学院联系方式_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02、人事处联系方式
1. 讲席教授、菁英教授、英才教授、英才副教授岗位
联系人:丁老师、杨老师
联系电话:+86-22-27402079
联系邮箱:talent@tju.edu.cn
2. 教授、副研究员、副教授、讲师岗位
联系人:邢老师
联系电话:+86-22-27404886
联系邮箱:enquiry_hr@tju.edu.cn
3. 博士后岗位
联系人:霍老师
联系电话:+86-22-27403100
联系邮箱:postdoctor@tju.edu.cn
4. 附属医院有关临床岗位
联系人:李老师,姚老师
联系电话:+86-22-87371301
联系邮箱:ykb@tju.edu.cn
地址: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135号
邮编:300350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Tags:
作者:haigui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