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海归、中国人民大学39岁教授自杀身亡
胡乐乐:教授自杀,是怯懦之举
据3月22日《新京报》报道,3月16日,美国哈佛大学海归、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曹廷炳教授,从其校科研楼A座9层男厕所跳下,当场身亡,年仅39岁。人民大学的一位女老师感慨道:“没想到他这么年轻就去了,这一辈子算是白折腾了。”人大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警方证实无刑事案件可能。21日,人大发布、张贴曹廷炳教授的讣告及其生平简历。
应该说,任何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突然消失,都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更何况是国家重点大学人大的教授、博导、系主任、哈佛海归。正值年富力强大好人生时期的曹廷炳教授英年早逝,而且是选择了主动去世,着实让人深感震惊和万分痛惜。不管是什么原因自杀的,我们都祈愿他能在天国里再无人世的活着的种种不易。我们也希望他的家人,能够接受现实,节哀顺变,勇敢地、坚强地、好好地活下去。
肉身的人,每一个人,活着都很不容易。老实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活着毫无压力,除非是精神不正常的人。穷人活着的艰难和辛酸,自不待言。那些权高位重和大富大贵的人,难道就没有活着的压力吗?有。比如,他们照样也会如常人一样,会生病,会有被背叛,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遭遇和变故。所以,每个人都有其不幸和难处,只不过,我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辉煌和荣耀,被诸多光环笼罩住了,而没有关注到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
平心而论,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自己一人而活着的。即便我们没有孩子、兄弟姐妹和朋友,我们也一定都有父母和血缘亲戚。所以,个人的死,注定了会让活着的父母和血亲陷入悲痛不已。个人可以看破红尘,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但这看似极其有勇气的自我了断,实质上却是自私的,因为留给父母和亲人无尽的悲伤,甚至进而导致他们的死亡。因而,自杀的人,可以说,是极端自私自利的。在世界一些宗教和文化中,自杀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当然,他们都是因为抵抗不住各种活着的内外在压力,才怯懦地选择了轻生。
虽然自杀通常是糟糕的,但自杀也有其好处。近年来兴起的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利好。一些自杀,比如遭遇饥荒者、绝症罹患者、债务重负者、面临极刑的罪犯、军事和政治斗争的失利者,他们的自杀,有助于其基因共享者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活下去,甚至活的更好。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情况下的自杀,尽管也是莫大的悲剧,但却不失是一种非常明智之举——有助于其遗传利益的最大化(进化心理学认为,从终极意义上而言,绝大多数人活着的根本动因,皆是为了更多、更好地遗传自己的基因)。
人有生的强烈本能,曹廷炳教授也绝不会例外。我们不知他纵身一跃而下前,是如何的万念俱灰,但我们知道,他跳楼后留下了的至少是一个无工作的妻子和一个很小很小的孩子。这对丧夫失父的母子,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们真的非常难以想象。对于曹廷炳教授的自杀原因,传言称其各方面压力过大,而且化学系人际关系复杂、紧张,可能与同事有矛盾,甚至可能患有抑郁症等多种猜测。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我们相信,自杀绝不应该是曹廷炳教授唯一的、最后的、最好的选择。
如果曹廷炳教授觉得自己的身心压力实在太大,那他完全可以辞去系主任一职,甚至可以不再招收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向学校请假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假式治疗,请心理咨询师辅导,等调理好心理后,再做日后的打算。如果他还是觉得在人大、在北京、在大学的压力,他无法承受,那么他可以选择隐居或出家。自杀,我们坚信是他在感性恶魔冲动摆布下的一时糊涂的致命错误。如果他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也许他会想通了,带着妻小,去隐居在大山里,过另一种生活,那不挺好的吗?自杀,对曹廷炳教授而言,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重大失败之举。
近年来,国家重点大学教授的自杀新闻一再发生,让人非常担心他们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希望,一方面,大学教授要能够学会自我开导和解压,另一方面,大学应该密切注意教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甚至强制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能正确面对人生、事业、家庭和社会,并能摆脱暂时的和长远的压力,防止自绝于世。我们认为,勇敢、坚强、乐观地活着,总是比自杀更好的选项。我们也须牢记著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自杀》一文中的警句:“所谓自杀,乃最怯懦的行为,唯有疯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大学教授,好好活着吧,别随便自杀!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进化心理学者、独立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