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14年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启事
同济大学2014年度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启事
为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改善队伍结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真诚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同济大学。
为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改善队伍结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师,真诚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加盟同济大学。
一、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9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国务院领导赞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艺术、教育10大 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特色鲜明,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 性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 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测绘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能源工程、汽车、航空航天与力 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医学、口腔医学、理学、经济与管理、外国语、人文、法学、马克思主义、政治与国际关系、艺术与设计(设计创意、艺术 与传媒、电影、音乐)、体育学、软件工程等学院,建有城市与轨道交通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院所,还建有国际文 化交流、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汽车营销、出国培训等学院,学校还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 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和研究中心(上海)、中意学院、中西学院、中芬中心等。目前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2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授权点2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3个国家培育重点学科,1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全日制学生近4万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7人,工程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2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2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授等正高级职务90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务1300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国内首个“汽车整车风洞”、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学校还设有7个附属医院和4个附属学校。
同济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 同济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五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博采众 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 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 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
二、有关招聘方式
1、2014年度教师岗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校外公开招聘: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2、长效招聘机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千人”、“杰青”、长江学者、同济特聘(讲座)教授等)。
三、应聘基本条件及岗位设置
1、热爱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身体健康,能全职在同济大学相关学科教学、科研岗位上工作;
2、满足同济大学高级职务任职条件、助理教授聘任条件及相关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
3、对于在海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有较长时间海外留学工作经历且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者,可以不受任职资历的限制;
4、也欢迎校外单位已经担任正、副高级职务的人员,应聘我校教授、副教授职务。
招聘岗位设置情况请阅:2014年度面向海内外招聘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岗位需求表(待补充)
岗位设置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请访问:2014年度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师工作联络表.xls
相关提交材料基本要求及范本可查阅:http://hr.tongji.edu.cn/s/1/t/1/a/1090/info.jspy
四、应聘程序及材料提交时间
1、应聘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直接向有关设岗招聘院系提出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书面申请材料送达相关院系。
2、2014上半年应聘申请的截止时间:助理教授为2014年5月15日,高级专技职务为4月23日;申请材料送达各学院的截止时间:助理教授为2014年5月15日前,高级专技职务为4月23日前(面向校外人员招聘工作常态化进行)。
五、联系方式
地 址 :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邮 编 : 200092
学校具体联系方式:
1、年度教师岗教师海内外公开招聘工作联系方式:
网址:http://hr.tongji.edu.cn/
电话:0086-21-65983515;65983862
电话:0086-21-65983515;65983862
E-mail: szk@tongji.edu.cn(邮件主题务必以: "海归人才网+姓名+应聘职位" 的格式发送)
人事处师资科:王老师,任老师;曹老师,翁老师。
人事处师资科:王老师,任老师;曹老师,翁老师。
2、长效高层次人才招聘联系方式:
网址:http://hr.tongji.edu.cn/
电话:0086-21-65987069,65983770
电话:0086-21-65987069,65983770
E-mail: sd_0402@163.com lily_luyan@126.com(邮件主题务必以: "海归人才网+姓名+应聘职位" 的格式发送)
人才办: 陆老师,沈老师。
人才办: 陆老师,沈老师。
同济大学
2014年4月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